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癌症患者需警惕肌肉减少症

发布时间:2025-07-16 浏览:310次 来源:湖北日报

    近日,湖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团队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肌肉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和少肌性肥胖会严重影响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肿瘤学家》(《The Oncologist》)。

    该项回顾性研究对119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肌少症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3年生存率仅为肌肉正常患者的一半左右;而存在少肌性肥胖的患者预后更差,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单纯的肌少症患者,并且少肌性肥胖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肌肉正常患者的3.17倍。

    湖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金鑫指出,这项研究其实是在提醒广大癌症患者,尤其是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要关注自身的肌肉含量和身体成分。

    金鑫介绍,肌少症并非简单的“瘦”,它是指肌肉质量和功能进行性、广泛性地丧失,多见于老年人和癌症患者,有研究发现肌少症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生率约38.6%,远高于普通人群。少肌性肥胖则是指在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情况下,同时存在肌肉量减少和功能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癌症患者中并不少见,却往往因为体重偏高而被忽视,因此也被称为“隐匿性肌少症”。不管是肌少症、还是少肌性肥胖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疗时都会更凶险,因为肌肉的流失会使得抗肿瘤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加副反应的发生概率;同时肌肉流失也会提高营养不良和肿瘤恶液质发生风险,从而进一步降低疗效、增加死亡率。总之,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尽可能维持肌肉含量、避免肌少症的发生,是提高疗效、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

    癌症患者该如何维持肌肉含量?金鑫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关注肌肉状态和身体成分变化。建议癌症患者主动前往营养门诊接受专业检测评估,了解自身营养状况和身体成分,便于制定后续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居家患者应每周至少测量一次体重,并定期测量小腿围,若出现体重持续下降和小腿围减少,应及时到营养门诊就诊。

    二是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在均衡饮食的模式下,应给予足量适宜的能量和优质蛋白质供应,避免因能量不足导致肌肉分解。建议癌症患者根据自身体重摄入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不低于1至1.5克/公斤,例如,一位体重60公斤的患者,每天应摄入至少60-72克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奶、豆制品),患者可以参考下图计算每日摄入的蛋白质。

    三是加强运动康复。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与抗阻力量训练(如弹力带、小哑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这是维持肌肉最有效的方法。即使是卧床患者,也应积极尝试床上肢体活动、抬腿训练等,尽最大努力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