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湖北省肿瘤医院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肺癌研究重要综述

发布时间:2025-06-27 浏览:774次 来源:湖北省肿瘤医院

    近日,湖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胡胜教授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董志强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发表题为《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学与治疗进展》的综述文章。该综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全面梳理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子病理机制与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其发展历程、当前挑战与未来机遇,并结合循证医学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为NSCLC的精准诊疗提供了系统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据悉,该综述由胡胜教授与董志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湖北省肿瘤医院黄青、李远翔、黄英丹、吴静怡为共同第一作者,历时2年余完成。全文约6.7万字,13个图和5个表,800多篇参考文献,反复修稿约30次。

    背  景

    胡胜教授介绍,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5%,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尽管近年来诊疗技术取得显著进步,但药物耐药性仍然是限制其疗效和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20%)的关键瓶颈。文章通过全面解析NSCLC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进展,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主要内容

    全面解析NSCLC分子机制

    文章系统阐述了NSCLC的驱动基因突变(如EGFR、KRAS、ALK等)、表观遗传调控(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节)及肿瘤微环境的空间异质性,为临床精准诊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前沿治疗策略与临床进展

    文章详细评述了不同临床分期NSCLC的治疗方案,包括可切除或局部晚期NSCLC的辅助治疗、手术与放疗策略,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抗体偶联药物的临床应用。

    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团队重点解析了NSCLC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耐药问题,创新性地提出4D模型和再平衡模型,系统阐释了两种治疗方式的耐药机制。研究指出,单纯依靠点对点开发新药来克服耐药存在显著困难,而通过AI模型,整合多组学数据和临床大数据,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可为破解临床治疗难题提供重要思路。

    值得提出的是,团队今年也在药学顶刊《Drug Resistance Updates》(影响因子21.7)发表了关于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重要综述文章。此外,团队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也已完成投稿工作,相关成果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证据。

关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于2016年创刊,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Nature出版集团合作出版,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最新影响因子52.7,中科院分区为医学1区,JCR分区为Q1。

    期刊致力于发表与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涵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旨在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